[NES] 功夫:李小龙精神的格斗艺术
《功夫》(英文名: Kung-Fu Master),由Irem开发并于1985年由Nintendo在北美发行到NES平台,是一款奠定清版动作游戏(Beat 'em up)基础的经典之作。它并非改编自李小龙的电影,但其主角托马斯(Thomas)的形象与李小龙颇为相似, 游戏中蕴含着对李小龙截拳道精神的致敬和对传统功夫的理解。
游戏设计与机制:
《功夫》采用横向卷轴设计,玩家控制托马斯,需要从第一层到第五层,一路击败各种敌人来营救他的女朋友西尔维娅(Sylvia)。游戏的核心机制很简单但极具深度:
- 简单操控,精髓格斗: 玩家通过方向键控制移动,A键负责踢腿,B键负责拳击。配合方向键,可以打出高踢、低踢、跳踢等丰富的攻击方式。
- 经典清版动作: 每一层都有不同类型的敌人,例如普通喽啰、持刀者、投掷忍者等。玩家需要合理运用攻击方式,注意敌人的攻击模式,才能顺利通关。
- 挑战性BOSS战: 每层的末尾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BOSS,例如棒术高手、回旋镖忍者等。BOSS战考验玩家的反应速度、格挡技巧以及对BOSS攻击模式的理解。玩家必须找到他们的弱点并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技巧才能击败他们。
- 积分系统与奖励: 击败敌人会获得积分。累计积分可以获得额外的生命值。
- 有限的生命值和续币次数: 游戏难度较高,需要玩家有较强的操作技巧和策略。游戏失败后,玩家可以选择续币,但续币次数有限。
怀旧元素与致敬:
《功夫》在视听方面充满了怀旧气息:
- 像素艺术风格: 游戏采用经典的8位像素艺术风格,人物和场景都呈现出浓郁的复古韵味。
- 简洁复古的音效和背景音乐: 简单的电子音效以及不断重复的背景音乐非常具有时代特色。
- 操作简单,极具挑战性: 难度曲线设计合理,鼓励玩家不断练习与提升技巧。
- **参考与影响:**虽然与李小龙电影没有直接改编关系,但其动作设计和游戏理念都受到了功夫电影的深刻影响。它也被认为是《双截龙》、《街头霸王》等清版动作游戏的先驱。
游戏特色:
虽然图形和玩法简单,但《功夫》仍然是一款令人难忘的NES游戏, 它以其硬核的难度、简单但迷人的游戏玩法以及经典的音视效果吸引了众多的玩家。它不仅是一款童年回忆,更是清版动作游戏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。至今仍有许多玩家重温这款经典之作,体验它所带来的乐趣和挑战。